大棚养殖花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选择与改良
花生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每年冬闲时节,建议将猪粪、牛粪等农家肥深翻进土中,通过有机肥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花生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播种管理
播种时机:春播花生一般选在清明前后,气温稳定在12℃以上,土壤温度达到15℃左右时最为适宜。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过深容易烂种,过浅则影响出苗。
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方式,行距和株距要合理安排。大粒种行距35-40厘米,株距15-20厘米;小粒种行距25-30厘米,株距10-12厘米,既保证光照通风,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种子处理:选择个头饱满、充实的花生种子,晒上2-3天,剥除外壳。播种前可以进行种子拌种,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如毒死蜱、吡虫啉、福美双等,以及微量元素肥如硼肥、钼肥。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花生属于喜半湿润的作物,但比较耐旱。在生长中需要的水分并不多,一般不用浇水,除非泥土非常干燥。土壤湿润度在50%-75%之间较为适宜,发芽至苗期控制在50%-60%,开花下针时要求的水分最大,保持在65%-75%,荚果成长期土壤含水量在55%-65%。
温度管理:花生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在15℃-35℃之间,最适合生长温度在20℃-33℃。温度高于37℃或低于15℃时,发芽和生长会受影响。
光照管理:花生喜日照作物,短日照可以促进开花,但植株弱、开花早、结荚少、产量低。日照长有利于花生株苗强壮、结荚多和果荚饱满。种植花生要保持每天至少9小时以上的光照。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花生健康生长。
施肥管理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有助于增强植株抗逆性和促进荚果饱满。基肥要足,每亩施用20-40公斤微生物肥料,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追肥:追肥要适时,一般在花针期和结荚期进行,以速效氮肥为主,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满足花生生长后期对养分的需求。
收获与储存
收获时机:当花生叶片由绿转黄,部分荚果呈现成熟特征时,即可开始收获。过早收获会影响荚果饱满度,过晚则可能导致落果损失。
收获后处理: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确保花生品质。晾晒后的花生可以进行分级包装,便于储存和销售。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大棚养殖花生可以获得优质高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