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白花的养殖方法如下:
选地整地
芍药喜欢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壤土。
栽植前应精耕细作,耕深25-3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公斤作基肥,耙平,做成1.3米的高畦。
种植时间
白芍一般要在8月到10月进行种植,种得太晚的话白芍的芽头会另外发出新根,容易弄断造成损失,影响第二年生长。
种植方法
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
开穴后,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覆土与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覆盖。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
抗旱排涝:白芍抗旱性强,遇连续干旱天气,可适当人工挑水窝灌;雨涝时及时整理厢沟排水。
适时追肥:栽后第二年,于“惊蛰”和“立秋”前后,各追一次肥,每亩用土杂肥4000-5000斤,撒于行间,结合锄地使土肥混匀。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上旬,施稀人粪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千克,第三次在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0千克。第四年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
合理间作:栽后1-2年内,白芍植株生长缓慢,发棵小,为充分利用土地,可间作蔬菜、豆类、芝麻作物。
采收加工
选择晴天进行采挖,先将地上茎叶割去,挖出根部。收获期一般在种植后的第四年,将根茎切除,然后挖出根部,留下作种的部分,其余晒干便可当做药材。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是叶斑病,包括红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发病高峰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发病初期可用40%多菌灵8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严重时用40%多菌灵500倍液每15天喷一次,2-3次即可防治。锈病,在发病初期用97%敌锈钠4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主要是蛴螬和线虫。对于蛴螬在7-8月份盛发期可用30%的呋喃丹(5kg/亩)或50%辛硫磷颗粒剂(3kg/亩)或甲基异柳磷水剂,与有机肥或沙土混合成毒饵,均匀撒施,然后深锄即可。线虫系根结线虫,传播性强,对芍药危害比较严重,症状表现为须根出现大小不同的瘤状物,植株生长衰弱,叶缘变黄、枯焦、早落,严重时植株变矮直至死亡。防治可用30%的呋喃丹颗粒剂25克/平方米,于夏季多雨期均匀施于发生地块,后深锄5-10cm。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芍药白花,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