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黑鱼养殖技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养殖池选择
养殖池应选择东西走向的长方形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
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并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鱼种放养
鱼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洗浴10分钟,每亩投放7000-8000尾为宜。
如果水源、注排水条件好,饵料鱼来源充足,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
饲喂管理
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新鲜小鱼虾为主要饵料。
养殖初期进行投喂驯化,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左右。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黑鱼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
春季每星期换池水4/5,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进排水接防逃网,池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
疾病预防
黑鱼抗病力很强,但秋季后期需注意管理,防止疾病发生。
每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1次,用量分别为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5~10公斤,漂白粉每次每亩水面用250克。
水源与水质
养殖池塘的水质要求清澈透明,酸碱度在7.0-8.5之间,溶氧量要维持在5mg/L以上。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保证黑鱼健康生长。
种苗选育
选择优质种苗,要求体长均匀、体形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
选育应选择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的亲本,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
饲料管理
黑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浮游生物、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各种饵料。
饵料的营养成分应合理搭配,含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生长调控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放养,保证每尾黑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合理的养殖水温和饲料投喂量,调节黑鱼的生长期。
病害防治
定期检查鱼苗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使用消毒剂预防疾病发生,确保黑鱼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虑和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黑鱼养殖的成功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