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养殖技术的喂养方法如下:
育雏期喂养
初期(1-7天):使用凉开水饲养,并添加一定量的多维。喂食初期应选择专用雏鸡颗粒饲料,采用少量多次的喂食方案,每天分成5次或6次喂食。体质较弱的雏鸡应进行分别喂养,在半夜适当添加喂食。
中期(7-20天):逐渐减少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增加饲料的种类和喂食次数,确保营养均衡。
后期(20天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正常饲料,保持每天3-4次喂食,并根据小鸡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温度与湿度控制
温度:育雏初期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后每周下降2-3℃,直至降至常温。夜间温度应比白天高,阴雨天比晴天高,以保证雏鸡分布均匀,避免相互挤压和尖叫。
湿度:育雏期湿度应控制在65%-70%。湿度过低会导致雏鸡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则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影响雏鸡生长。
饮水与开食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喂水。水温以32℃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
开食时,将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颜色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消化力差,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应根据雏鸡日龄进行调整。1-10日龄每平方米50-60只,10-20日龄每平方米30-40只,20-40日龄每平方米20只,40-56日龄每平方米10只。
弱病雏和抢不上槽的小鸡应单独小群饲养,避免相互影响。
日常管理
定期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粪便情况、饮水吃料等,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冬季要注意保温和通风的关系。
及时进行消毒工作,防止疾病传播。孵化期间的器具和种蛋要消毒,避免卵黄囊炎等细菌感染。
饲料与营养
初期可用小米、玉米面、煮熟蛋黄等饲料,加温开水调合好,加点青菜营养全。随着雏鸡生长,逐渐过渡到全价优质配合饲料。
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特别是在雨季,可在舍内及运动场多设栖架,避免潮湿对雏鸡的不良影响。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小鸡养殖,确保雏鸡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