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对虾的养殖水质调控是确保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调水的方法和技巧:
改善水质和底质
定期使用乾界复合光合菌和其他有益微生物制剂来培养有益微生物生长优势,防止水质和底质恶化,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加。
使用乾界塘清散高效抑制水体中的多种病毒、细菌(尤其是弧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解藻毒素,防止病害和突发死亡。
选择乾界底净片迅速改善池底,对底质发黑、发臭等有特效。
调控水色
养殖池塘的水色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金黄藻为优势藻类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
使用乾界藻相活水源I定向培育优质藻类(硅藻和绿藻),使之迅速繁殖为优势种群,保持水质肥、活、嫩、爽,促进养殖动物快速成长。
科学换水
换水是改善水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要注意换水量不得超过30%,可先排到一定水位再进水,也可先排一部分后再边进边排。
在养殖中后期,视水质状况适当增加换水量,增加池内的溶解氧含量,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改善池底氧化还原的状态,调整池内浮游生物组成结构,促进生态平衡。
早期调水
要在水体环境最好的时候开始调养水,此时水体变化不明显,不会造成虾体应激。
提倡少量多次的原则来养护水体,尽量让水体在一个相对平缓调节中达到理想的效果,把应激降到最低限度。
水质微调
微调即最小程度的改变水体环境,达到补菌补藻补营养的目的又不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环境。
养护水环境关键是要掌握好平衡点,掌握好度,努力把水环境的变化掌控到最小。
使用微生物制剂
利用微生物制剂如EM菌先锋,通过生物作用提高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水质,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
定期引入含有丰富藻类的水源进行自然肥水,同时利用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
控制水体的透明度和pH值
控制水体的透明度,保持水色和透明度的适宜状态,定期泼洒多效肥水先锋进行追肥。
维持虾塘的pH值在7.8-8.5之间,若池水PH值低于7.5则需轻施工生石灰。
综合措施
在放苗前进行解毒、培水、增氧等操作,确保水质稳定,为虾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量和换水量,确保水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南美对虾的养殖调水,确保养殖过程顺利,提高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