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档案应当详细记录以下内容:

基本信息

奶畜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饲料与添加剂

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健康与防疫

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奶畜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生产记录

生产记录(按变动记录),包括圈舍号、时间、变动情况(数量)、存栏数等。

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

消毒记录,包括时间、消毒场所、消毒药名称、用药剂量等。

免疫记录,包括时间、圈舍号、批号、数量、免疫方法等。

系谱与繁殖

母牛受孕时间、预产时间、胎次、妊娠、怀孕时间,以及仔牛的体质量、新编号、性别、品种、毛色、特征和有无先天性疾病等。

统计与总结

全年的饲养量、存栏数、母畜数、出栏数、青年牛、后备母牛、育成牛、怀胎数、产奶量、犊牛数、青年牛数及干乳牛数等。

其他

奶牛场的管理制度,包括计划性生产、饲料管理、防疫设施、人员管理、器具消毒等。

建议

数据化管理:实行数据化管理,确保记录资料准确、完整、真实,便于及时掌握奶牛的生产情况。

档案保存:奶牛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应不少于20年,种畜档案长期保存。

信息化管理:逐步实行奶牛标识及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奶牛及奶牛产品可追溯。

通过建立完善的奶牛养殖档案,可以有效提高奶牛养殖的规范化水平,保障奶牛健康和生产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