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虾大棚的建造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环境控制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指南:

1. 选址与材料选择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确保场地土壤质量良好,无污染源。

材料选择:主要构件包括立柱、横梁、锚固梁、钢丝拉绳、塑料薄膜、网片等。建议使用水泥杆或水泥桩加镀锌钢管作立柱,镀锌钢管或加元钢焊接作横梁,钢筋混凝*砼作锚固梁,钢丝绳作牵绳,塑料薄膜作覆盖,尼龙网作保护。

2. 结构设计

大棚搭建方法

有框架大棚搭建:沿池塘四周东西朝向搭建,面积控制在5亩-10亩,宽度控制在60米以内。大棚顶部塑料膜要求有一定的厚度,使用防滑聚乙烯绳索收紧,并绑于大棚两侧的钢管上。

无框架大棚搭建:直接以池塘四周底部为起线进行搭建,棚内池塘面积5亩~10亩,水泥或塑膜扶坡。

伞式钢索保温棚搭建:适用于内陆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地区,能抗十级大风和12.5厘米的积雪厚度。

大棚结构

墙体距离:一般为0.10米,长约为61米,宽约为26米为宜。

立柱与横梁:在地箍的四角各浇筑立柱,高约为1.76米,以4米为间距,各浇筑立柱。横梁每隔4.1米架一道,两端横跨大棚,架在两侧的立柱上,与圈梁形成一体。

保温措施:棚顶斜度平顺,不积水,侧棚逐日封闭,每天以1/6~1/8的面积逐日封闭,6~8天完成。覆盖到地面的塑料薄膜用泥袋或泥紧压以防漏水透风。

3. 设施配置

增氧设备:安装叶轮式及水车式增氧机,并可适当安装涡轮式风机和纳米盘进行底部增氧,改善池塘底部溶氧环境。

排水系统:池两头进水,中间设溢水管排水,预先铺设的排水管道孔径根据总进水量考虑。

其他设施:包括过滤器、充氧设备、中央排污口等,确保水质清澈、无污染。

4. 环境控制

水质管理:养殖用水应经过沉淀、过滤等处理,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换水、添加有益菌等,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良好。

饲料投放:根据对虾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饲料浪费和残渣沉淀。

疾病防控:定期对养殖用水进行消毒和杀菌,定期对养殖环境和饲料进行检查,避免因环境和饲料问题导致对虾生病。

5. 其他注意事项

搭棚时间:搭越冬棚应在10月底以前完成,11月初开始入棚,当水温达18℃时入棚最理想。

盖塑料膜技巧:先盖顶棚,棚顶斜度平顺,不积水,侧棚逐日封闭,每天以1/6~1/8的面积逐日封闭,6~8天完成。

冬棚管理:冬棚属于较封闭的空间,空气交换少,水体溶氧低,需加强增氧和调水工作,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建立一个结构牢固、环境可控的养殖虾大棚,从而提高养殖效率和成功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