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的饲养方式会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养殖规模和饲养环境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场饲养方式:
一步序生产
特点:从出生到育肥都在一个圈栏内饲养,不并窝、不转栏。
优点:增重效果好,减少猪转群工作量。
缺点:猪舍及饲养设备利用率低,通常只采用母猪舍及育肥舍两种猪舍。
二步序生产
特点:猪从出生到育肥出售在两种圈栏内饲养,即分娩到育肥两步序。
优点:仔猪转群一次,猪舍和设备的利用率有所改善。
缺点:需要分娩舍、育肥舍和妊娠舍三种猪舍。
三步序生产
特点:猪从出生到育肥出售在三种圈栏内饲养,即分娩、保育到育肥三步序。
优点:设有分娩、保育、育肥、妊娠四种猪舍。
缺点:猪舍和设备的利用率低。
养牛场建设要点:
选址
选择交通、水电方便的城镇郊外,地势高燥,有一定坡度,适合种草且租金便宜。
场地大小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留有一定发展空间。
牛舍建筑
牛舍应冬暖夏凉,舍内牛床位密度适中,育肥牛舍每头45平方米为宜。
供水、供料操作方便,易搞清洁卫生。栏舍可因地制宜,修建成简易舍,采用人字形水泥瓦房顶,全敞式结构。
饲养管理
添加精料,改善营养,参考肉牛的营养需要标准自行配制全价配合料。
保持牛舍空气流通,设立门窗,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理饲养密度,充足垫料和饮水。
粪便处理
粪便池建设在牛场后方,方便排出,减少建设成本。
根据饲养规模合理安排粪便处理设备。
养殖场规划:
确定养殖规模
根据资金、场地、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养殖规模。
合理规划布局
明确划分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及粪污区。
300头以上肉牛场应设置统一的饲料供应区和粪污处理区。
提高设备利用率
根据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圈舍和设备,减少转群次数,提高设备利用率。
防疫措施
实行全进全出制,避免不同龄期家禽共存,减少疾病传播。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净化、通风透气、合理光照、充足垫料和饮水等,减少疾病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养殖场可以实现高效、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