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养殖水蛭,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
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以便水蛭栖息和产卵。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并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
种苗引进与放养
种蛭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选择健康、活力强、体型均匀的水蛭种苗进行养殖。种苗的引进要选择正规的渠道,确保种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是人工养殖的优选品种。
投放种蛭时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蛳供其取食。种蛭入池后,每平方米放养量约为1.5千克。
投喂与管理
水蛭为杂食性动物,可以投喂螺类、贝壳、猪血等。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动物血则每星期喂一次。
投饵时要定时定量,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降温。
水蛭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5~30℃,平时需把控好周围环境温度。
越冬管理
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水蛭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
可以排水越冬,或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水蛭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保持水质清洁,避免使用化肥和高效低毒农药,最好使用动物粪便作为饲料。
收获与销售
水蛭的生长周期一般为5-6个月,当水蛭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时要选择晴朗的天气,避免水蛭受伤。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家里成功养殖水蛭。建议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管理养殖池,提高水蛭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