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菇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场地选择
鸡腿菇的环境适应能力好,可以在地面上生长,也可以在地窖中生长,并且四季都可以栽培,不受季节限制。
栽培场地要求不严,一般能保温保湿的场所均可,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山洞等。
原料发酵
种子和栽培原料都需要进行发酵。将草帘盖上后两天内不能翻动,第三天进行翻料,同时进行菌种位置互换,确保发酵均匀,然后进行排气并盖上塑料膜。
培养基配方可以采用多种组合,例如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石膏等。
装袋与接种
选择合适的塑料袋,每袋装干料0.8公斤至1公斤,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冷却后接种。接种后的栽培袋可放在室内或室外棚室培养,堆高数层。
接种温度控制在24℃至26℃,在袋料中接入2至3层菌种,两端覆满菌种,并用线绳扎紧。
培养与出菇管理
接种后的菌袋在相对湿度70%左右的环境中发菌,每5天翻动一次,清理污染菌袋,并经常喷消毒剂,加强通风。
菌丝长满菌袋后,进行脱袋覆土出菇。将菌袋脱去塑料袋,横排在畦内,袋间距2至3厘米,上覆3至4厘米土,然后进行喷水保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至90%。
在菇棚内做畦,畦宽80厘米,畦长不限,畦深25厘米,用石灰和菊酯类农药消毒、杀虫。覆土后喷水保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至90%,大约8至9天,待菌丝爬上土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90%左右,约20天左右子实体形成,长至七八成熟即可采收。
采收与后续管理
一般可采3至4潮菇,每潮菇采收后,应进行适当的通风和保湿管理,以便下一潮菇的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鸡头菇,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