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鸵鸟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
干净卫生:保持养殖场地和鸟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干燥:鸵鸟需要地面完全干燥的环境,潮湿会导致其无法生存。
饲料选择与喂养
营养均衡:鸵鸟是杂食动物,消化功能好,能在粗纤维中摄取能量。提供饲料时不要过多能量,以免造成营养过剩和体脂增加,影响繁殖能力。
定时定量:每天定时喂养,早晨6:30-7:30开始首次饲喂,每天4次,间隔时长尽量相等。饲喂顺序为先粗后精,也可以将青饲料混入精饲料中一起饲喂。
控制精饲料喂量:精饲料喂量一般每只控制在1.5千克左右,以防过肥而降低产蛋量或停产。
补充钙质:产蛋期鸵鸟对钙的需求较高,饲料中要添加足够的钙磷,并在栏舍内设置饲喂骨粉的食槽。
繁殖与孵化
选择种鸟:选择健康、无遗传疾病、繁殖能力强的种鸟进行配种,雌雄比例一般为1:2-3。
交配与产卵:雌鸵鸟在繁殖季节内通过自然交配完成受精,一般1-2天产下一枚蛋,产蛋后雌雄鸵鸟共同参与孵蛋工作。
孵化:鸵鸟蛋的孵化时间约为4周左右,孵化期间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湿度保持在80%-85%。为提高孵化率,可以采用人工孵化方式。
雏鸟护理
保温:雏鸟出生后应立即转移到保温室或保温箱内,保持温度在28℃-30℃之间。
喂养:雏鸟在1周龄左右开始进食,应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
日常管理
分群管理:雌鸵鸟在24-30月龄性成熟,雄鸵鸟在36月龄性成熟。性成熟前可大群饲养,产蛋前1个月进行配偶分群,一般4只(1雄3雌)为一饲养单位。
运动场管理:提供足够大的运动场面积,约1000-1500平方米,保证鸵鸟能够自由活动,有利于提高受精率,防止过肥。运动场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和杂物。
休产措施:为了保持雌鸵鸟的产蛋性能,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休产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养殖鸵鸟蛋,提高繁殖率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