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山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场地选择与规划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向阳且有丰富天然植被的山地作为养殖场地。
对于大规模养殖,要合理划分生活区、育雏区、放养区和隔离区。育雏区要搭建温暖、干燥且能良好调控温度的鸡舍,放养区要围好栅栏,隔离区用于安置生病或疑似染病的鸡只。
鸡苗选择与引进
选择正规、口碑好的种鸡场购买鸡苗,挑选健康、活泼的鸡苗。
在引进鸡苗时,要注意做好运输防护工作,确保鸡苗安全抵达农场。
科学饲养管理
饮食搭配:山地鸡主要吃地里生产的粮食蔬菜,搭配少量有机饲料。可以选用玉米、稻谷、小麦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粮食,同时保证青绿饲料的供给。
饲养用具:使用育雏网架、保温灯等设备,以及自动饮水装置。
饲养密度:根据鸡龄的不同,密度逐渐减小。例如,5—10周龄每平方米6—8只,11周龄每平方米3—4只。
光照管理: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光照时间,以促进野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例如,6月底开始执行暗光期,将光照时间从17小时压缩到每天8小时,总共实施2个月到8月底结束。
防疫措施: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在育成期间完成必要的防疫工作,如接种新城疫疫苗。
分群与饲养
根据鸡龄和性别进行分群饲养,避免过早合群导致啄癖等问题。
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隔离和治疗生病鸡只。
适时分群与饲养
雏野鸡每群不宜过多,随日龄的增长而适当分群。例如,1-10日龄每平方米70-80只,11-20日龄40-50只,21-30日龄20-30只。
在育雏期,要特别注意温湿度调控、开食和适时分群。
防惊飞与防啄癖
保持场内安静,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减少啄癖。对被啄伤的野鸡应及时治疗,并在饲料中添加羽毛粉或在饮水中添加食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野山鸡,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蛋量,同时降低疾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