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养殖鸵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控制

雏鸟:开始温度32~34℃,每周下降3℃,四周龄育雏温度23~25℃。

成鸟:冬季虽不需采暖,但应避免穿堂风和舍内垫料过潮。在初冬降雪时,白天可将其置于露天环境中,夜间逐渐增加垫草数量以协助保温。

湿度控制

雏鸟:晚间睡觉处垫料要切碎,草秸长约3.3厘米,垫约10厘米厚。白昼运动场处垫沙子或炉灰,沙中的石子或炉灰块直径不超过1厘米。

成鸟:室内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垫料过湿导致疾病发生。

通风管理

雏鸟:注意棚内的高度(2.5 m左右)及其它环境条件,避免通风换气不良。

成鸟:冬季通风要避免对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饲料选择

雏鸟:可加用冻白菜、萝卜、芥菜叶等冻菜,用冻菜时最好不要化开再切碎饲喂。

成鸟:精料同冬季精料,可加用冻菜,但要注意不要化开再切碎饲喂。

运动管理

每天在鸵鸟上午出舍后及下午归舍前按慢——快——慢的节奏人为驱赶运动20~30分钟,以提高鸵鸟体质和抗寒性能。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在太阳升起后1个小时左右,将鸵鸟驱赶到草地进行放牧运动。

环境卫生

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每周用高锰酸钾水消毒一次。

育成期鸵鸟采食量大,排粪多,应及时清除,饲养场地应定期消毒。

疾病预防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疾病交叉感染。

定期检查鸵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鸵鸟在冬天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确保鸵鸟养殖的成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