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池塘的建造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选址、池型、深度、底质、防逃设施、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选址建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宁静且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造甲鱼池。
池塘应建在水源充足、环境安静、避风向阳的地方,以长方形为宜。
池底要平坦,四周建好防逃墙,池水深度控制在1-1.5米之间。
池型与大小
池塘的大小依饲养规模及场院大小而定,一般亩水面可放养甲鱼苗200-300只。
可建亲鳖池、幼鳖池、成鳖池等,分别为:亲鳖池(水深1.4米,池深2米),幼鳖池(宜建在温室内,池深1米左右),成鳖池(水深1米左右,池深1.5米左右)。
池底与水质
池底土质为保水性能较好的粘土,用砖平铺成漫坡状。深水区铺约20厘米厚的软泥,浅水区铺约15厘米厚的细砂。
池水以清洁的河塘水为好,不用泉水和被污染的水。池水深10~60厘米,冬夏季加深到80厘米。
防逃设施
池塘四周砌高30厘米的围墙,内壁用水泥抹平,顶端设10厘米宽的“T”型防逃板;也可用50厘米高的钢化玻璃纤维板围成围墙,防逃效果更好。
饲料管理
甲鱼的饲料主要有动物性饲料(如小鱼、小虾、螺蛳等)、植物性饲料(如浮萍、水草等)和配合饲料。投喂时要定时、定量、定点,避免饲料浪费和污染水质。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换水、清理池底、调节水温和pH值。夏季高温时,要及时加注新水,降低水温,防止甲鱼中暑。
疾病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甲鱼的抵抗力;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药物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甲鱼,防止病情扩散。
合理捕捞与运输
根据甲鱼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捕捞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影响甲鱼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适宜甲鱼生长的养殖池塘,从而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