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蟋蟀养殖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选址、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环境控制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步骤指南:
选址
选择背风向阳、高燥的地方,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和遮荫物,确保采光良好,入射角在55-65度之间。
备料
使用细竹杆、毛竹片、钢筋等材料弯成拱形做骨架。
覆盖养殖专用网,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和草毡。
整地
选好地后,根据地形确定棚的走向、宽度和长度。
放入沙子,深度约7厘米,以便母蟋蟀产卵和第二年小蟋蟀出土孵化。
可以种植黄豆、白菜、玉米等农作物,以增加立体空间,便于活动和提高养殖数量。
扣棚
拱棚高度一般为1.8米至2.2米,便于操作。
适当增加空间,同时搞好保温和采光,提高蓄热量。
考虑自然灾害如大风、暴雨、冰雹、大雪对棚的损害。
保持与村庄、街道、闹市一定的间距,避免社会干扰。
布局
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的方针任务,节约用地。
规模养殖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
各类蟋蟀养殖品种按大小等排列顺序。
场内道路要通畅,布局紧凑,考虑将来扩建问题。
环境控制
蟋蟀喜暗光,养殖室灯光需常年昏暗,每天3-4小时亮光即可。
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低于10℃以下蟋蟀可能出现冬眠。
通风和通光口不能直对养殖箱,以免影响蟋蟀生长。
饲养管理
蟋蟀主食植物茎、叶、瓜果和小昆虫,人工饲养可喂以柿子椒、南瓜花、葱、毛豆、丝瓜、甘蓝、茭白、青菜等素食,以及蛋黄、肉糜、肝粉等荤食。
每笼一只,避免混养,以防相互残杀。
入冬后,可将饲养笼挂在阳台或庭院向阳处,便于观赏和鸣叫。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建起一个适合蟋蟀生长的养殖棚,为蟋蟀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成功率和蟋蟀的鸣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