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菇的养殖方法如下:
栽培季节
草菇菌丝体生长的适温范围是15~35℃,最适宜温度为30~3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为26~34℃,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根据草菇对温度的要求,各地可选择适当的栽培时期。
场地选择与处理
场地可以选择菜棚、菇棚、室内、室外、树林下、阳畦、大田、果园等场所。大棚要加覆盖物,并在使用前撒石灰粉消毒,老菇棚要进行熏蒸,杀虫灭菌。
培养料处理
培养料可以选择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花生壳等。将原料用3%~5%的石灰水浸泡捞干,并拌入石膏、磷肥等建堆发酵,堆制好后,要盖膜保湿。堆制好的培养料要质地柔嫩,含水量70%,pH值调至9左右。
播种
播种方法有点播、条播和撒播。播种量一般为每平方米0.75千克,取出1/3的菌种,掰成拇指肚大小的块,按穴距和行距均为10厘米的规格点播。之后,再铺一层草料和麸皮,把剩余的菌种点播在整个床面上。最后,在床面上薄薄地撒一层草料以保护菌种。
覆土与盖膜
在畦床上压成弧形,覆盖一层2-4厘米厚的黏性土壤。在床面上覆一层农膜以保温保湿。覆膜完毕后,在料内插一支温度计,每天观测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料温不要超过40℃。
发苗与出菇管理
播种后3-4天开始发苗,7-8天后菌种布满床面。此时应在畦床上支拱,覆盖薄膜。每天掀膜通风几次,每次持续10-30分钟。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出菇,要注意掀膜通风,待出菇多时在走道内灌水保湿、降温。采收时一般在现蕾后2-3天进行,每潮采4-5天,一般能采3-4潮菇,整个采菇期为20-25天。
采收
采收时,用一手按住生长处的培养料,一手持菇体左右旋转,并轻轻摘下。
采菇后管理
采菇后对菇床不能喷水,要覆盖薄膜两天,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继续进行出菇管理,可再生菇两潮,每潮菇前要喷施一次0.1%的尿素肥水溶液,促使草菇生长快、质量好。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小草菇。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是提高草菇产量和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