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的养殖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自然产卵模式
亲鱼选择:每亩水面放0.8-1.5公斤的亲鱼80-100尾,并可混养鲢、鳙鱼4-5尾。选择3龄、体格健壮、生长发育良好的作为亲鱼,雄鱼数量要多于雌鱼,以1:1.5较合适。
繁殖季节:团头鲂的繁殖期一般比鲤鱼稍迟,水温在20-29℃之间。
产卵方法:将雌雄亲鱼按1:1或2:3并入一池,放低池水使鱼背微露水面,傍晚注入新水至0.8-1米水深,并放置棕榈片或水草刺激发情产卵。如自然产卵三次不产,可改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模式
催产激素:采用丙酮干燥鲤鱼脑垂体,每公斤雌鱼注射5-10毫克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国际单位/公斤,雄鱼减半。
注射时间:一般在傍晚注射,翌晨产卵。水温24-25℃时,效应时间为8小时;水温27℃时,效应时间为6小时。
孵化:受精卵可在孵化环道内孵化,或人工授精后脱黏孵化。孵化池不宜过大,水深1米左右。
鱼种培育模式
池塘条件:鱼种池面积0.2-0.67公顷,池深2米以上,配备增氧机。
放养密度:鱼种培育池每亩放养规格1.5-3厘米/尾的团头鲂乌仔或夏花鱼种3000-5000尾,鲢鳙鱼种800-1000尾,鲢与鳙的比例为2-3:1。
饲养管理:饲料采用协作颗粒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32%-35%。鱼种饲料参考配方包括鱼粉、麦麸、豆粕、棉粕、菜粕、次粉、鱼油、磷酸二氢钙和添加剂。
成鱼养殖模式
饲料投喂:成鱼养殖可以完全以颗粒饲料饲养,也可以完全以青饲料饲养,或同时以两种饲料饲养。颗粒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30%-32%。
放养密度:冬季或春季放养规格60-100克/尾的团头鲂春片鱼种800-1200尾,鲢鳙春片鱼种100-200尾,鲢与鳙的比例为2-3:1。
水质管理:保持池水肥、爽、活,水深1.5-2米,定期换水,保持溶氧量3-5毫克/升,pH值7.5-8。
这些养殖模式涵盖了团头鲂从亲鱼选择、繁殖、鱼种培育到成鱼养殖的全过程,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