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海参怎么养殖方法

海参的养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海上筏养法

使用类似养鱼的网箱在海上进行人工养殖。

选择三面环山、背风流缓、水深5-9米的优良港湾。

网箱用板材或原木制成,边长4米或6米,高度3-4米。

每年春秋两季,当海水温度达到8-12摄氏度时投放海参幼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饵料和浮泥丰富的海区,网箱上的食物基本能满足海参需求,需定期检查网箱是否破损,清除天敌和杂物。

海滩圈养法

利用虾池或盐池进行改造,或在海边滩涂挖土建池。

池的大小和形状依地理环境而定,一般长不少于50米,宽不少于30米,水深最低潮时在0.8-1.3米之间。

池底模拟海底自然形状,用石块、空心砖堆积成长条垄状,留有空间供海参栖息。

设进出水闸门并安装过滤网,防止鱼类和敌害进入。

陆地建造水池养殖

选择海边建造水池,利用岩礁、石块、混凝土搭建围堰,保证水池每天都有新的水进行更换,一般更换量在30%左右,水深约1.5米。

放入人工海参礁石,提供水草、海藻等繁殖场所。

海参苗的运输可采用干法或湿法,投放密度和温度、水质调控对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

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

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

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或钢筋网衣编制,固定于海底。

优点是安全系数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疏散,对生长有一定限制。

室内控温养殖

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

养殖设施包括长条池,内设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多层或多孔的“隐蔽物”。

水温保持在10-13度,苗种规格和放养密度视养殖条件而定,一般50-100头/m²为宜。

池塘养殖

包括潮间带池塘和潮上带池塘,便于操作和普及,效益较好。

养殖池塘应远离养参密集区,选择潮流畅通、无淡水注入、无污染源的区域。

定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及时投放人工饵料。

疾病防控和生长监测

定期检查海参的健康状况,观察是否有异常行为或症状。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隔离患病个体,进行药物治疗等。

建立健全的生长监测体系,记录海参的生长速度、体重、食量等数据,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养殖环境和条件的海参养殖方式,并进行科学管理和饲养,以提高养殖成功率和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