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养殖牛蛙的大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选择合适的大棚类型

普通拱形大棚:面积为600~1300平方米,覆盖双层塑料薄膜,内部可种植蔬菜,并设有水井。

温室:应选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和地下水温较高的地方,大小根据生产需要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半年生产牛蛙15千克。

大棚结构

保温措施:大棚顶部需覆盖水泥预制板并加土保温,四壁距地50厘米的区域应用水泥沙浆涂抹厚实,门窗需加贴两层薄膜保温。

通风与光照:温室四壁离地1.5米处各留一个直径10厘米的活动气孔,以保证通风透气。

蛙池建设

位置与规模:蛙池应位于大棚中央,面积20平方米,池深1.5米,坡度比为1∶2.5。孵化池面积4平方米,池深0.6米。

防逃设施:蛙池四周用石棉瓦围成一圈,顶部用纱网制作护蛙网,防止牛蛙逃跑及天敌闯入。

给排水:蛙池底部应有20~30厘米埋进土里进行固定,进、溢水孔设置在每个大池的对角,使用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

温棚养殖模式

温棚类型:包括单层薄膜棚和三层保温隔热形式的棚,主要用于华中与北方地区,在温度降至10℃以下时开始冬眠。

养殖密度与温度:温棚内牛蛙养殖池占地10-30平方米,主要用于浅水养殖,每平方产量超过100斤以上。温度高,水量低,残饵粪便多,需每天换水洗池1-2次。

其他设施

饲料与投喂:大棚内部气温高,牛蛙摄食旺盛,每天要定时投喂2次,以膨化颗粒料为主,搭配小杂鱼、蚕蛹、蚯蚓等动物性饲料。

防逃与防护:牛蛙善于跳跃,需使用塑料薄膜、铁丝网或尼龙线网等围栏,防止逃跑。

通过以上步骤和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搭建一个适合养殖牛蛙的大棚,确保牛蛙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