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池塘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面积30-1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池底铺20-30厘米厚淤泥。
设进水口、排水口并设防逃网。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每平方米100-150克,7-10天后注水。
苗种投放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每平方米放3-5厘米鳅苗50-100尾。
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消毒。
饲料投喂
泥鳅属杂食性,投喂麦麸、米糠、豆饼等植物性饲料,搭配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
日投喂量为鳅体重3%-5%,根据生长、摄食、天气调整,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20-30厘米,定期换水,每10-15天换1/3-1/4。
高温季节增加换水频率,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每立方米水体用量15-20克。
日常管理
每天巡塘,观察泥鳅活动、摄食及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做好防逃工作,检查进排水口防逃设施,防止泥鳅逃逸。
繁殖技术
泥鳅2龄性成熟开始产卵,4-8月份繁殖旺季,尾(条)怀卵量4000-7000粒。
亲鱼选择标准:体质健壮,运动活泼,无病伤,色地正常,体表粘液多,体长10-20厘米,体重30-50克为佳。
鉴别雌雄方法:雌鳅胸鳍短,前端钝圆,呈扇形,体形圆胖,颜色单一,4月上旬繁殖期,用手轻捏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瘦长、颜色花杂,活动迅猛,繁殖季节用手挤压腹部有精液溢出。
繁殖方法绝大多数采取自然产卵繁殖。先清理好开春后产卵池,用生石灰消毒,放入清水,待毒性过后,将亲鱼按雌雄1:3比例每亩20公斤投入池中进行饲养。水温上升15℃以上时,用树枝、棕片、冰草等制作鱼巢,固定于池四周和中央池底,让其产卵。早晨把附着卵块取出,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待水温上升约24℃1-2天,可能全部孵化。
孵化与培育
孵化出鳅苗长3-4毫米,附着鱼巢上,经一定时间便能自由游动。
鳅苗出膜后,及时转移到育种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
在鳅苗培育期,以投喂熟蛋黄、豆浆、奶粉及鱼粉为主,后期改为投喂米糠、豆渣、麦麸等,每天投1-2次,投喂量占放养量10%左右,经1个月后鳅苗体长达3.5厘米,移暂养池或稻田放养;约6个月后体长达5厘米左右,这时即可投放池塘养殖。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泥鳅苗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控制好温度和饲料投喂量是关键。同时,定期进行池塘清理和消毒,做好防逃工作,以确保泥鳅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