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鲫的养殖主要包括鱼种选择、池塘准备、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治等步骤。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方法:
鱼种选择与放养
品种及规格:工程鲫占80%,斑点叉尾、鲢、鳙占20%。鱼种规格应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工程鲫平均规格50克/尾,斑点叉尾70克/尾,鲢、鳙平均规格100克/尾。
放养密度:每亩放养规格为50克/尾的工程鲫900尾、规格为70克/尾的斑点叉尾120尾、规格为100克/尾的鲢、鳙(4∶1)260尾。鱼种下塘前,用4%食盐水浸泡10分钟。
池塘准备
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亩至4亩为宜,底质较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内。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
水源水质:养殖水源应清新、无污染,pH值7.5~8.5。定期加注新水,7-9月份每15~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20~30千克/亩。
饲料投喂
饲料选择:选择蛋白质含量在28%~30%的全价颗粒饲料。
驯化投喂:从鱼种下塘后的第二天开始进行驯化,每天上、下午各一次。驯化时,首先敲击铁桶发出固定声音信号1~2分钟后开始撒料,随着鱼群数量增加,逐渐加快投喂速度、增加投喂量,随着鱼群数量减少,放慢投喂速度、减少投喂量,每次坚持驯化投喂40分钟左右,逐渐形成鱼上浮抢食的习惯。一般只要一周即可驯化成功。
投饲量:投喂量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池塘鱼存塘量确定。一般水温20℃以下时,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20~25℃为3%,25~30℃为3.5%~4%。
水质管理
日常巡塘: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色、测量水质、水温变化等情况,发现水色、水质变化和鱼浮头、生病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增氧:合理使用增氧机,4月中旬开始,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6-9月每天后半夜开机至黎明,每天开微孔增氧机6小时。
疾病防治
预防为主: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收获
春片培育:单养工程鲫的春片单养池面积不宜超过6667平方米,水深1.5米~2米为宜,放鱼前须经严格清塘消毒。每667平方米可放3厘米左右的夏花8000尾~10000尾,除适当搭配少量鲢鳙鱼种外,不再搭配其它鲤、鲫鱼苗种。若坚持每天定时定量投足人工饵料,每667平方米可产工程鲫(鲤)春片鱼种250公斤~300公斤,其它鱼种80公斤~100公斤。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培养工程鲫,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