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平菇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料的配制
材料选择:常用的培养料包括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过磷酸钙和多菌灵等。
比例:一般按照棉籽壳72%、木屑15%、麸皮1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多菌灵1%的比例准备。
处理:将棉籽壳用2%的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沥干后与其他辅料拌匀。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65%,以手握培养料时指缝略有水渗出但不滴下来为准。
pH值:调节pH值为7~7.5。
播种
床架准备:床架底部铺一层农用薄膜,将培养料铺在床架上,用木板拍紧实,培养料厚度为10~15cm。
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方式,穴距5~8cm,穴深3~5cm,每平方米用菌种4~5瓶。播种后再撒上一层菌种进行覆盖,最后在床面上铺一层报纸,再盖上薄膜。
发菌管理
温度控制:播种后菇房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为70%左右。气温过高时,需揭开薄膜通风降温。
湿度控制:播种10天后,每天可揭开薄膜1~2次,每次20分钟,以保持适当的湿度。
出菇管理
揭膜:播种后30~40天,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并出现类似葡萄状的平菇子实体原基时,即可揭去覆盖料面的薄膜。
温度和湿度:控制菇房温度在15℃左右,喷水保湿,湿度调至90%左右,加强菇房通风换气。
采收:经过一个星期左右即可采收。
增产技巧
温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开端形成阶段,每天给其7—10摄氏度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其他管理
菇房建造:菇房应建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保温性能良好,水源方便,并有一定的通风性能。使用前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消毒:培养料和菇房在使用前要用稀释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然后密封12小时左右。
光照:平菇菌丝体适宜弱光下生长,黑暗条件也行。
防病:保持培养室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菌和害虫。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养殖平菇,提高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