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场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场址选择、饲养模式、鸡舍建筑、辅助设施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场址选择
避开养殖密集区,选择地势高燥、冬向阳、夏有树凉、出水畅通的地段。
场地应远离交通要道、居民区、屠宰场等污染源,一般距离交通要道400米以上,距离居民区、屠宰场等至少1000 - 2000米。
场地空气流通,无涡流现象,南向或南偏东向,利于通风和保温。
饲养模式
采用“育雏育成”和“产蛋”两阶段笼养模式。
饲养规模建议每栋鸡舍1.5~2万只,采用密闭式鸡舍,四列三层阶梯式饲养,水泥地面,墙面白水泥批白。
自动化饮水、喂料、通风、清粪等设施。
鸡舍建筑
单栋鸡舍朝向建议采用东西走向或南偏东(或西)15度左右,利于提高冬季舍温和避免夏季太阳辐射。
鸡舍间距:育雏育成舍10~20米,蛋鸡舍10~15米。
鸡场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种,净道用于场内运输饲料、鸡群和鸡蛋,污道用于运输粪便、死鸡和病鸡,二者不得交叉使用。
辅助设施建设
鸡场总体布局应考虑防疫和组织生产,分区布局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污粪处理区等。
鸡舍内应安装风机、水帘,通风小窗,采用机械清粪、机械喂料和自动光照、自动饮水系统。
产蛋箱或产蛋窝应放在离门近的一头,内光线要尽量黑暗,青年鸡时要封闭好窝门,开产时打开窝门并垫好柔软干净柴草。
舍内四周应放料槽和水槽,跑场周围应围有栏网防跑失鸡。
环保与防疫措施
配备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如建设沼气池处理鸡粪,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鸡场位置要远离污染源,不同区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且有隔离设施。
场内道路要合理规划,分为净道和污道,确保人员的工作流程和便利性。
其他注意事项
饲料管理:合理投料,使用全价复合饲料,适当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确保鸡的生长和产蛋率。
防疫原则: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定期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供电稳定:确保常年正常供电,接用方便、经济,最好有双路供电条件或自备发电机及配电装置。
通过以上步骤和设施的建设,可以建立一个现代化、高效、环保的蛋鸡养殖场,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和鸡蛋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