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可以实现水稻和小龙虾的双丰收。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技术要点:
田块选择
选择低洼地、低产田和排灌方便的田块,有利于增产增收。
土壤要求保水保肥性强,不受旱灾和洪灾影响,无污染,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阳光充足。
田间工程建设
环沟开挖: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沟宽4-6米,下宽1-1.2米,深1.2米,坡比1:1.2的梯形沟。养殖大虾时,可筑埂并在田内取土,不挖环沟或挖一字沟,实现繁养分离。
田埂加固:田埂高度应保持田面蓄水30-50厘米,宽度1米为宜,外侧安装防逃设施,如铁皮或黑色塑料膜。
进出水口:安装网片或栅栏围住,防止龙虾外逃。
苗种放养
清塘消毒: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用生石灰50千克或其他药物彻底清塘消毒。
施足基肥:放虾前7-10天,田沟中注水50-80厘米,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千克。
过滤及防逃:进排水口要安装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幼虾放养:选择体表光洁、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虾苗,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6000-8000尾/亩。
水质调控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黄绿色或油青色,透明度30-35厘米。定期注入新水,使用生石灰或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施肥:坚持“看水施肥、少量多次”的原则,使用发酵好的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
饵料投喂
优质饲料:正常情况下,可使用优质配合饲料,也可投喂鱼肉、蚯蚓等动物性饵料或高蛋白豆浆。
投喂频率:初春季节可适当提高投喂频率,确保小龙虾充足摄食。
捕捞与销售
捕捞:定期捕捞小龙虾,一般采用地笼捕捞,捕捞时间以清晨和傍晚为主。
销售: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出售小龙虾,提高经济效益。
病害防治
预防为主: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体清洁,预防疾病的发生。
及时处理: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使用生物制剂或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稻虾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