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水稻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建育秧大棚

大棚应南北走向,高2.2~2.5米,宽6~8米,长度根据所需秧田面积确定。

本田育秧要建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的高台集中秧田,确保旱育,本田地距离近的可建棚育秧。

选种

选用审定推广与当地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多抗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

种子处理

晒种:播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天,把种子平铺到苫布或塑料布上,避免直接摊放水泥地面,厚度5厘米左右,勤翻动,防止戳破种皮,晚上收堆盖好,防止霜冻。

盐水选种:盐水比重1.13,具体做法:50公斤水,加入12.5公斤大粒盐,边加种子边搅拌,捞出下沉种子并用清水洗净盐水。每次选种后都要重新进行测定盐水比重,确保选种质量。

浸种消毒:在播种前10天左右进行,方法一:利用25%氰烯菌脂浸种消毒,种子与药液比例1:1.2,室温10~15度下浸种7天左右,浸种期间定期回水搅拌,水温保持12℃左右,浸种共需积温80~100℃。

温湿调控

温度管理:大棚内应放置温度计,及时通风炼苗,避免高温伤害。具体温度控制为:1叶1心期小通风,2叶1心期中通风,3叶1心期以后大通风。夜间气温在10℃左右时可不用闭棚。

湿度管理: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出现早晚叶尖不吐水、午间新展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情况时,要选择早晨或傍晚立即补水,一次性浇足浇透。

防病治虫

防治恶苗病:可用咪鲜胺类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浸种完成后用40℃左右的温水将种子清洗一下,把药剂清洗干净。

防治立枯病:在营养土喷浇、种子拌种消毒、1叶1心期喷浇等三个环节上单独或同时使用甲霜灵(或甲霜灵锰锌)药剂。

防治潜叶蝇:插秧前要带肥带药下地。

精细整地,适期移栽

整地做床:提倡秋备床土、秋施农肥,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土壤化冻后浅耕10~15厘米,清除根茬,打碎坷垃,床面必须整平压实。床土厚度10厘米左右,苗床可酌情施用壮秧剂或适量肥料。

播种:播种前15天左右扣棚,一般从3月15日由南向北依次开始,增温解冻。严格控制播种量,每平方米的播种量控制在芽籽量300g以下。

插秧:时间通常当外界温度稳定通过13℃时就可开始插秧,插秧的时间一般在5月15日至25日。插秧密度根据积温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大棚水稻的优质高效栽培,确保水稻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安全成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