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山虾的方法如下:
稻田养虾
设施准备:开挖虾沟、虾溜,排灌水渠道、排灌水口,以及建设防暑、防洪等设施。在丘陵山区养虾时,要在田埂外围挖一条排水沟,防止暴雨山洪导致水漫出。田埂四周用木框安装密眼筛网片或用竹子编制呈弧形的虾栅,防止青虾外逃和天敌进入。
放养时间:6月中旬放养人工培育的春繁虾苗,规格在1.5~2厘米,每亩放养1.5万~2万尾。若没有人工培育的虾苗,4月底至5月初可放养规格在4~6厘米长的抱卵虾,每亩放养3~4千克。
饲料管理:投喂饵料品种包括小杂鱼、螺蛳肉、河蚌肉、蚯蚓、动物内脏、蚕蛹、玉米、小麦、大麦粉等,还可投喂适量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饲料量为虾体重的3~5%,每天检查虾的吃食情况,根据剩余情况调整投饵量。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监测透明度、pH值、碱度、溶氧量、氨、亚硝酸盐等指标。使用增氧设备确保溶解氧充足,利用微生物制品促进微生物生长,分解有机物,防止有害细菌滋生。一般10-15天用生物制品处理水质和塘底。
清除敌害: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驱捕敌害,如水蜈蚣、蛇、水鸟、鳝鱼、水老鼠等。禁止家养鸭子下田沟,避免损失。
基围虾养殖
池塘建设:池塘底部要平整,水质应为活水。放苗前一周进行施肥培水,主要使用无机肥和有机肥。放虾时水温应控制在18-30摄氏度之间,春季放苗较为合适。夏天喂食可多一些,但过量喂食会污染水质。
虾苗选择:选择优良、健康的虾苗,同一品系的虾苗因遗传基础和育苗条件不同,生产性能有所差异。选择时应注意虾苗的健康状况和活力。
水质管理:保持水体中溶解氧在5%以上,pH值在7.2~8.4之间,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使用增氧设备和微生物制品维护水质稳定。
这些方法适用于稻田养虾和基围虾养殖,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