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地养殖土鸡,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场地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优越的天然草原、天然山坡地、果园、丘陵等适合放牧的场地。
场地要求周围无大污染源,有丰富的草料,山地坡度以不超过25°为宜,且背风向阳、绿树成荫、水源充裕、取水方便。
鸡舍建造
鸡舍应搭建在放养区背风向阳的平地,可以使用油毡、帆布、毛竹等材料搭建简易鸡舍,也可以建塑料大棚。
鸡舍要求保温、挡风、遮雨、不积水。
放养规模和季节
放养规模以每群1500~2000只为宜,放养密度以每亩山地2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放养适宜季节为晚春到中秋,其他时间由于气温低,虫草减少,应停止放养。
放养方法
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房间进行人工育雏,5周后脱温再转移到山上放养。
从脱温转入山上开始,每天早晨进行上山引导训练,一般要2人配合,1人在前边吹哨开道并抛撒颗粒饲料,另1人在后用竹竿驱赶,直到全部上山。每天中午可以在山上吹哨补食1次。
防疫措施
坚持在棚舍及时赶走提前归舍的鸡,并控制鸡群活动范围,直到傍晚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训导。
每天中午在山上吹哨补食1次,以强化条件反射。
饲养管理
雏鸡入舍12小时应饮水,开始时可喂些温开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后每天供足饮水。
出壳24小时后开食,可喂碎米加熟蛋黄,每隔2小时喂1次,第3天开始改喂配合饲料。
温度、湿度与光照调节:1~7日龄32~30℃,8~14日龄30~27℃,15~21日龄27~24℃,22~40日龄24~21℃,舍内相对湿度60%~65%,每天坚持20~23小时光照,15天后减至13~15小时,30天后采用自然光照。
饲料与营养
土鸡的主要食物是林间昆虫和杂草,人工补充的食物主要是有机饲料。
日粮以玉米面60%、稻糠15%、浓缩料35%为宜,每天早、晚饮清洁饮水1次。
训练与调教
有目的地训练鸡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人为的声音就回来吃食饮水。
在放养前1~2周,在雏鸡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青草或青菜、动物性饲料,使雏鸡肠胃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可以在山地有效地养殖土鸡,生产出健康、优质的鸡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