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稻田牛蛙怎么养殖

稻田养牛蛙是一种综合性的养殖技术,它结合了水稻种植和牛蛙养殖的优点,通过合理的设施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两者共生共荣。以下是稻田养牛蛙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稻田选择与预备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便利、稻田水温适合、pH值适中的稻田。

稻田周围应设置障碍防止牛蛙逃窜,材料可用芦帘、铁丝网、尼龙网、聚乙烯网、石棉板、砖墙等,其中聚乙烯网布透水通风性能好,围栏严密,施工便利。

围栏设施应入地10~20厘米,防止牛蛙在地下打洞外逃。

在靠水一面最好铺砌石板等,防止田埂被冲毁。

建好田埂和进排水口后,应在近田埂处开挖沟溜作为牛蛙的庇护沟,沟面宽2米左右,沟溜总面积占养蛙稻田面积的15%左右。

水稻采用半旱式种稻法,水深保持在6~15厘米,围田内最好还有旱作物地块,以为牛蛙提供较多陆地场所。

牛蛙放养

稻田插秧10天后即可放养牛蛙,放养量根据稻田条件、蛙种大小等因素决定,普通每公顷放养5000~10000只,同时注重个体差别,以免出现残食现象。

放养牛蛙的稻田还可以适当混养一些鱼类,但不宜放养牛蛙蝌蚪,否则会被吃掉。

投喂

牛蛙主要摄食活的食物,应多投活的饵料。

可在稻田用30瓦和40瓦的黑光灯于夜晚诱飞蛾昆虫等,诱虫灯的位置设在水面上方0.3~0.5米处,开灯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除灯光诱虫外,也可收集小鱼虾,培养或收集蝇蛆、蚯蚓等鲜活饵料喂食牛蛙,或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养殖管理

稻田养蛙属于半野生性的粗混养殖,混养的种蛙没有经过摄食死饵的驯化,故应投喂活饵。

稻田保持一定水深,养蛙稻田水深应维持在6~15厘米。

定期观察水质变化,高温季节每天补充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稻田水质。

坚持每天早晚观察牛蛙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

防病

牛蛙病害较多,主要有红腿病、腐皮病、腹水病及爱德华氏病等,应坚持以防为主。

除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调节好水质外,要定期用生石灰等药物泼洒消毒,定期投喂药饵,病蛙及时隔离,死蛙深埋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稻田养牛蛙的高效养殖,既能够增加稻田的经济效益,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