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泥鳅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方法,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技巧:
池塘养殖法
池塘准备
选择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池深约1米,池底铺上土壤,注入清水,并在池塘底部栽种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
池塘周边保持干净,用水泥抹平池子,保持水温在15-30℃左右。
苗种投放
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大。
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3-5厘米鳅种50-100尾。
饲料投喂
投喂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
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为宜。
根据气温变化调整投饵量,气温高时适当加大投饵量。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20-30厘米,定期换水,每10-15天换1/3-1/4。
高温季节增加换水频率,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每立方米水体用量15-20克。
发现泥鳅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
日常管理
每天查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做好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工作。
加强巡塘管理,勤作日记,发现池塘设备有破损情况及时修补,以防出逃。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
稻田养殖法
稻田准备
在每年的早、中稻插秧后放养,每平方米水面投放10-12毫米鳅种30-50尾。
加高加固田埂,防止田埂垮塌,在稻田的排水口挂上竹帘阻防泥鳅逃脱。
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7平方米、深50-60厘米的鱼坑,作为夏季水温高时或干田时泥鳅栖息地。
饲料投喂
以天然饵料为主,结合投喂米糠、蚯蚓等,防止水质恶化。
尽量少施碳铵或氨水,到割稻时可捕捞,每亩约可产成鳅量25-35公斤。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等。
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的清新和稳定,高温季节增加换水频率。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预防疾病,确保泥鳅健康生长。
其他技巧
进出水口要分离:
避免污水回流,影响水质。
生石灰清塘消毒:
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每平方米100-150克。
培育天然饵料:
如干燥玉米秸秆或稻草,泡在水中形成水体藻相,供泥鳅摄食。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有效地进行大泥鳅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