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蚌的养殖方法主要有池塘养殖、笼子养殖和吊养三种方式,具体如下:
池塘养殖
池塘要求:保持水深1.5米左右,有微流水灌注,每亩池塘可放养河蚌5万只左右,同时可混养草鱼、鳊鱼等温和的淡水鱼,但鱼的数量不宜过多,每亩鱼量保持在200条左右。
笼子养殖
养殖工具:使用塑料线、乙烯线或铁丝编制笼子,悬挂在40厘米深的水中,笼距1米左右,适用于池塘、水枯、江、湖、河等水质较好的水域。
吊养
养殖设备:在养殖区域设置固定点,通过绳子悬挂河蚌,夏季养殖深度30-40厘米,冬季40-60厘米,每条绳子可固定2-8只河蚌,绳子间隔为绳子长度的60%-70%。
日常养殖管理
施肥:初期以发酵有机肥为主,每亩施90kg左右,每周一次,夏季不施肥,冬季重新施肥。
饲喂:在水中投喂豆浆汁、玉米粉、黄豆粉等,秋季增加饵料量,若单独养殖,每周加小半勺豆浆。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定期检测pH值、溶氧量,及时清理残饵和排泄物,防止水质恶化。
温度控制: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夏天要防止高温暴晒。
疾病防治: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预防病害发生,发现病害迹象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育珠河蚌的特别管理
品种选择:选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育珠品种,从稚蚌养成育珠蚌需3年左右。
育珠手术:在3-6月份和9-10月份进行,将外套膜表皮组织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只河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2-3年后可育成人工无核珍珠。
注意事项
水源:使用流动清澈的水源,保持水质新鲜,避免使用自来水,最好使用井水、雨水、河水等。
养殖密度:根据水体深度和河蚌大小调整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日常管理:每天巡塘,观察河蚌生长情况、水质变化和是否有病害发生,及时调整养殖密度。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小河蚌,并提高其成活率和珍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