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中华小甲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

场地选择:选择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水源可以是河流、湖泊或水库、池塘的地面水,最理想的水源是既有地面水,又有水质良好的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

底土:底土以保水性良好、渗透性较差的壤土或粘土为佳,底土上层铺15~30厘米厚的淤泥和细沙的混合土,以利于中华鳖栖息和冬眠。沙粒宜细不宜粗,以免损伤中华鳖的皮肤。

环境条件:养殖基地要符合GB/T18407.4的规定,周围安静,水源充足,附近无污染源。养殖用水要符合NY5051的规定。

养殖池设计与建造

池型与面积:鳖池大小统一,面积每个在15~20平方米,池高0.6米,池壁顶端向内伸檐8~10厘米,以防鳖逃跑。

饲料台:饲料台用长3米,宽0.5米的木板或水泥预制板搭设,淹没在水下15厘米。池中设置网袋用以中华鳖隐蔽之用,网袋由无结网片叠3~4层而成,呈方形,边长40厘米,网袋对角垂挂,行距20厘米,窝距15厘米,网袋离池底10~15厘米,露出水面5~10厘米。

鳖卵选择与孵化

鳖卵选择:选择重量3~5克,白色亮区(动物极)占卵表面的1/3~1/2,轮廓清晰,植物极淡黄色或淡红色,卵面光泽,无杂斑的受精卵。

孵化条件:将放置有鳖卵的孵化箱,整齐叠放到孵化房中,通过红外灯加温,使孵化房温度控制在30℃~31℃,空气湿度控制在85%,沙的湿度控制在8~12%。鳖卵经过40天~45天可孵化出壳。

稚鳖放养

放养前处理:放养前冲洗净鳖池,用生石灰150~200毫克/升或漂白粉10毫克/升泼洒消毒。选择无伤病,无残次,有活力的稚鳖,同一稚鳖池的鳖规格应整齐,规格大于3g。放养前的稚鳖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浸浴20分钟。

放养方法:放养时将装有消毒鳖的箱或筐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5~40只。

饲养管理

饲料选择:稚鳖对饲料的要求较高,要求饲料精、细、软、鲜、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通常在稚鳖出壳一个月内以投喂红虫、小糠虾、丝蚯蚓、摇蚊幼虫等,也可投喂鸡、鸭蛋黄、动物肝脏等,以后逐步改投蝇蛆、蚯蚓、小虾,以及切碎的鱼糜、动物内脏、大鱼虾、河蚌、螺等。

投喂方法:对幼鳖一天投喂2~3次,通常上午8~9时投喂1次,下午2~3时投最1次,日投喂量约占鳖体重的5%~10%,饲料投在固定的饲料台上。同时要控制水温、水质、水位,防止病害及防逃设施的检修,并做好饲养情况的记录。

日常管理:在投饲后半小时进行巡池检查,掌握鳖吃食情况,以此调整投饲量;检查防逃设施;观察鳖的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勤除敌害、污物;及时清除残余饲料,清扫饲料台;查看水色,量水温,闻有无异味,做好养殖日志。

水质管理

换水:一般每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1/3。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水体透明度以25厘米~35厘米为宜,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换水后每池均匀泼洒复合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病害防治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