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养殖蚯蚓的方法如下:
场地选择
选择远离火源,供水、排水方便,交通便利,避风向阳之处。如村边路头闲散地块、家庭院落、树盘之下和农村用土后形成的废弃地等。
堆制基料
将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秸秆以及树叶、杂草、瓜菜的残藤烂枝叶、畜禽粪便等堆制成高1.5米,长宽灵活掌握的饲养基。边堆边撒水,堆制完毕后发酵10—15天,然后放入蚯蚓种。
备足种苗
根据准备的秸秆数量、计划处理完的时间来确定引种数量。蚯蚓繁殖很快,除1—2月份外,其它月份蚯蚓的增殖数量每月可以翻一翻。
及时添料
当第一次添加的秸秆吃到90%以上后,应及时添加新的秸秆。加放时,可在原堆上添加,也可将吃食后的秸秆排成条状条间加放新的秸秆,也可在原堆四周加放。每次添加秸秆的高度不可超过40厘米,添加新料时不用再进行发酵,可直接添加。
湿度控制
蚯蚓生活的最适宜湿度要求为60—80%,即用手握秸秆时手缝有水珠但不下落。饲养过程中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补充水分,二是防止水分蒸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条洒或分块洒、小水勤洒的原则控制湿度。
温度控制
蚯蚓要求的生长温度为15—25℃,具体措施为保证秸秆厚度为1.5米以上,利用撒水升温和降温。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
饲料选择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可以吃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饲料最好事先进行发酵,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咖啡色。
观察与保护
细心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做好保护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田间有效地养殖蚯蚓,并获取其粪便作为有机肥料,用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