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水质处理是确保河蟹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处理措施:
定期泼洒生石灰
生石灰可以调节水的酸碱度,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
自4月中旬至河蟹起捕前,每15~20天每亩水深1米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使池水始终呈微碱性。
适时加水、换水
从放种时0.5~0.6米始,随着水温升高,视水草长势,每10~15天加注新水10~15厘米。
早期切忌一次加水过多,5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7米,7月上旬前保持水位1.2米,7月上旬后保持水位1.5米。
每2~3天加一次水,高温季节每天加水一次,形成微水流,促进河蟹蜕壳。
遇到恶劣天气或水质变化时,要加大换水量,尽量加满池水。每次换水水深20~30厘米,先排后灌,换水速度不宜过快。
底质调控
适量投饵,减少剩余残饵沉底。
定期清淤,冬季抽干池水,彻底清淤消毒,日晒风冻1个月左右,保留10~15厘米厚度的淤泥。
使用沸石粉或活性炭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
生物调控
引入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分解有机物,降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净化水质,提高养殖品种健康水平。
机械调控
使用增氧设备,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有害气体的逸出。
定期更换新水,将原来池塘里的有害物质稀释,改善水质。
其他措施
保持水质标准:溶解氧含量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应保持在7.0~8.5,氨氮应保持在0.2~0.3毫克/升。
栽种水草,提供河蟹饵料,吸收水体的氨氮,防止水质过肥,增加透明度。
移植螺蚬,作为河蟹的鲜活饵料,同时清水、净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河蟹养殖水质,为河蟹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