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鲶鱼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选择鱼种
选择体质健壮、成熟度好的亲鱼,以提高成活率。
鱼苗应选择无伤、无病、体健活泼的个体,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大小尽量一致,避免互相残杀。
建池
选择水源干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搭建养池,并进行消毒处理。
池塘面积和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般池塘面积15亩,池深2米,水深1.5米,池塘底泥在10厘米左右。
进出水口需覆盖网纱,四周加高加固,设防护设施。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更换水,一般10~15天换掉1/3池水,保持水质清洁。
水质以黄绿色为宜,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缺氧,应及时注入新水放掉老水。
在水面上种植水浮莲,起到遮阴、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
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要定时定量定点进行,前期可喂鸡鸭内脏,后期喂野杂鱼。
饲料投喂量以下次投饵前池中略有剩饵为宜,避免因投喂不足导致鱼苗间互相残食。
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
疾病防治
定期消毒鱼池,预防鱼病。
注意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如病毒性烂鳍病、寄生虫病、肠炎病等。
繁育管理
鲇鱼繁殖盛期在3~5月间,选择成熟度良好的雌、雄种鱼进行繁殖。
授精卵需在未具黏性前均匀撒布于附卵片,孵化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洁,避免使用未经发酵的肥料。
日常管理
定期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处理问题。
实行分级饲养,减少个体间规格差异导致的残食现象。
驯化摄食,提高饲料利用率,使鱼规格大小相近,提高养殖成活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鲶鱼,提高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