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蛙的养殖方法如下:

强化驯养

高密度圈养:建议每平方米养殖150只左右,池水高度1米及以上,深度20厘米,水面可放饵料,避免陆地。

饵料与驯食:开始可用鲜活饵料如小鱼虾、昆虫、蚯蚓等,两天后逐渐增加人工饲料,十天左右活饵占80%。

定时投料:春天或夏天中午前后投料,夏天傍晚投料,每天两次,每次一小时。

投饵量: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占体重的8%左右,100克以上的占10%,饵料要新鲜、干净、有营养。

适时筛选与分养

驯养一个月:幼蛙驯养一个月后,放干池水,将幼蛙放入蛙池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0只。

分养:较小的幼蛙继续在原池驯养,较大的幼蛙放入蛙池。

放养前准备

池子处理:放养前要处理池子,去掉敌害生物,搭设阴棚。

放养密度:按不同规格分级饲养,20克以内每平方米200只,20-50克每平方米100只,50克以上50-60只。

饲养管理

饲料要求: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含量34%-35%,饲料种类包括蚯蚓、小鱼虾、黄粉虫、蝇蛆、膨化饲料等。

投饲方法:定时定量,少量多次,高温季节每天换水并去掉残饵。

越冬管理:越冬前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越冬时加深池水至0.4-0.5米,气温回升时适时投饵,可搭设温棚控制温度。

运输

运输工具:可用竹篓、帆布桶、纸箱,里面放少许水草,保持湿润。

蛙池建造

选址:选择远离村庄500米以上,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电力方便的地方。

蛙池结构:四周用石棉瓦围成一圈,顶部用纱网制作护蛙网,池子可分成多个小池,底部有排水孔,池边用尼龙网做围栏,池埂高40厘米,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

种蛙交配与繁殖

种蛙选择:挑选体格健壮、反应灵敏、无病无伤、性成熟、体重400克以上的青年蛙。

交配与产卵: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水温,公母蛙配对后移入产卵池,产卵池水位保持在0.2米,水温稳定在20℃以上,抱对后60小时内产卵,产卵时长10-20分钟。

以上是原生蛙养殖的关键步骤和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