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蟾蜍养殖基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场地选择、养殖池建设、防护设施、水源供应、饲料配制和病害防治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建造步骤和建议:
场地选择
环境:选择自然环境僻静、冬暖夏凉、通风向阳、临近水域、排灌方便且无污染源的地方。
土质:最好选择粘质土壤,池底要铺垫厚的塑料布,上面垫20-30厘米厚的三合土并夯实。
养殖池建设
蝌蚪池:面积3-6平方米,池深40厘米,池底呈微斜坡状,低处有一排水孔,孔用细铁丝网封罩,水深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幼蟾池:面积30-70平方米,池深60厘米,池底铺10厘米厚的泥沙,活动场高出水面5-10厘米,放养密度30-100只/平方米。
成蟾池:面积40-80平方米,池深7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壁坡度为1:2,放养密度10-30只/平方米。
交配产卵池:面积2-4平方米,池深40厘米,水深20厘米,水底铺10厘米厚的软泥沙。
孵化池:用于孵化蟾蜍卵,保持水温在18-24℃,一般经过3-4天可以孵化出蝌蚪。
防护设施
围墙:场地四周建约1.5米高的围墙或尼龙网,以防蛇、鼠爬入危害蟾蜍或蟾蜍外逃。
围栏:在养殖场周围建造高度为1米的围栏,防止蟾蜍逃逸或被外界损害。
防寒设施:在寒冷地区,应建造加热设施,如温室或加热器,以供蟾蜍在冬季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
防雨设施:建造遮雨棚或搭建透明的棚架,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防止过多的降雨对养殖环境的破坏。
水源供应
水源:选择水源充足且排灌方便的地方,可以通过引水或挖掘水井等方式获取水源。
水质:确保水源水质清洁,无污染,如江湖水、井水、地下水、水库水等。
饲料配制
蝌蚪饲料:腐殖质、猪牛粪、糠麸、蔬菜、嫩草、鱼类及畜禽类、生熟废弃物等。
幼蟾饲料:蝇蛆、蚯蚓、黄粉虫、球藻饵料。
成蟾饲料:豆饼、糠麸、面粉、鱼粉、槐叶粉等。
病害防治
防止天敌:搞好围栏、巡查,防止老鼠、蛇、鸟等危害。
越冬管理:在秋末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如堆放大棚内或建越冬温室,确保池水比冰冻层大1倍。
其他设施
过滤系统:安装过滤系统以保持水池水质清洁、水流畅通。
照明设备:提供适宜的照明环境,维持蟾蜍正常的生理活动。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建立一个设施完善、环境适宜的蟾蜍养殖基地,从而有效进行蟾蜍的人工繁殖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