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猪的防疫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进全出制

进猪时一次把全部猪舍装满,或在短时间内把猪舍装满,养完这批猪后全部淘汰,全舍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再进新猪。

隔离饲养

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要做到严格的隔离饲养,防止一切传染病源传到猪场。如建猪场要远离村镇、工厂、肉类加工厂;猪场不让外人参观;进场车辆要进行消毒等。同时,要做到不从疫区购买饲料,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环境卫生

猪舍的环境包括猪群的小环境(猪舍)和大环境(生产区)卫生两方面。养猪者要采取一切措施为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猪群的健康。如定期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降低猪舍空气中的粉尘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定期清扫消毒,猪舍清出的猪粪要及时运走等。推荐使用“栏氨净”等消毒剂。

饲养管理

满足猪体生长、发育、长肉所需要的营养,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猪的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和季节,对每种营养成分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情况加以调整。当猪进行转群、免疫、饲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猪群会发生应激反应,应采取措施减少应激。

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最重要的环节,要制度化、经常化。要重视饲料和饮水的卫生。

免疫工作

对于高发、易感疾病,在高发期及高发年龄段的猪群进行及时接种疫苗,避免疫情爆发。定期对于生产区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洁及消毒,加强对于各种可能致病途径的监控。关心疫情,实时关注各类疾病新闻,掌握身边疫情动态,做到尽早预防,防患于未然。

药物预防

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猪场要进行药物预防,根据疾病的种类,在饲料或者饮用水中进行添加投喂,以便于疾病的预防,降低发病率。

疫情报告与处理

猪场一旦出现可疑传染病,要及时将发病时间、头数、症状以及死亡情况向当地兽医部门进行反馈和报告。病死猪要进行专业的高温焚烧,要远离公路、水源、村庄等地,避免给周围环境带来污染。

封锁与隔离

对发生疾病猪场的饲养人员、饲养用具等要分开隔离、消毒、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带来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严禁商贩随意进入圈舍。

免疫监测

养猪场应将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流行性疾病作为检测重点。每年必须要对猪群进行2次病原检测,在猪场内制定一个合理的防疫计划,结合猪群抗体的变化曲线确定适宜的免疫时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场的疫病风险,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