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鲈(加州鲈)的养殖方法如下:
池塘选择及苗种选育
池塘环境:选择东西朝向的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备,水质呈中性或弱碱性,面积5~8亩,水深2.5~3.5米。养殖区域需有良好的交通和便于运输的设施,每个池塘都应设置独立的进排水设施和投饵机。养殖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
苗种选择:选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品种,如“优鲈1号”或“优鲈3号”。淘汰生长状况不良的鱼苗,挑选体形正常、游动活泼且规格相近的鱼苗。鱼苗规格一般为60尾/千克,以确保成活率。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池塘条件:养殖场应建造于水源充足、无污染源、水质良好、交通方便、通电、通水的地区。池塘排灌、管理方便,池底淤泥少,壤土底质,塘埂坚实不漏水。进水系统一般由砂滤井或蓄水池、水泵、进水渠道等组成,且进、排水渠道分开,配置必要的养殖设备或设施。
水质及设施设备:池塘养殖用水需经过砂滤、消毒等净化处理,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规定。增氧机可选用水车式、旋桨射流式及底部充气式增氧机,每亩养殖水面配置1kW的增氧机,在无电源地区应自备发电机组或选用柴油机带动的增氧设备。
消毒除害:鱼苗放养前20-30天排干池水,充分曝晒池底;随后注水6~8cm,用生石灰40~50kg/亩全池泼洒消毒,或施浓度为50×10^(-6)的漂白粉杀灭有害生物。消毒后1周,灌水60~80cm;施加有机肥200kg/亩,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鱼苗提供饵料生物。施肥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透明度保持在25~30cm,水色以绿豆青为好。肥水期间,每天中午前后开动增氧机3~4h,以利于池水的混合对流和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苗种驯食
苗种放养:池塘水温稳定在18℃以上,轮虫、水蚤等浮游生物充足时,放入大口黑鲈苗。放养的鱼苗应符合《大口黑鲈》(GB21045)的规定。苗种放养前,需预先提前1-2天放鱼试水,证明无毒性后可放鱼苗。放养密度为每亩2000-2500尾,若投放密度过大,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鱼病,且会严重污染水质。可以在鱼塘中放入100尾鲫鱼,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养殖模式
混养模式:大口黑鲈池塘养殖可选择混养模式,适宜搭配滤食性的鲢鳙鱼,有利于控制浮游生物的密度,维持良好水质,促进鲈鱼的生长。不宜搭配摄食能力较强的鲤、鲫鱼或与大口黑鲈食性相似的鱼种,避免与大口黑鲈抢食饵料。池塘养殖投放大口黑鲈2500~3500尾/亩,搭配规格0.25~0.3kg的鲢鳙鱼。
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大口黑鲈喜欢清新水质,尤其是缓慢流动的清新水体。pH值6~8.5,淡水或盐度10‰以下的咸淡水中均能生长。正常生活要求溶解氧3mg/L以上。每天换掉池中30%左右的旧水,同时需提高水中的氧气含量,准备好增氧机和增氧剂,使水中含氧量达到5毫克以上。
病害防治
投喂新鲜饵料:防止眼球白烛症的出现。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捕捞与销售
捕捞:养殖1年后,可用双层渔网进行捕捞,捕捞后要立即进行出售,避免鱼因长时间在网中而死亡。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大口鲈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控制养殖密度、定期消毒和合理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