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幼年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饲料与喂养
初期饲料:1~7日龄的幼鹑日喂6~8次,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26%~27%,并适当加喂熟鸡蛋黄或多种维生素。
后期饲料:随着日龄的增长,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至21%~22%或19%~20%。
饲料形式:开始喂食时,可将饲料均匀地撒在旧报纸或油布上,以便幼鹑都能吃上。几天后逐渐转为干饲料,并适当加水调成糊状。
温度与湿度控制
保温:出壳后的幼鹌鹑对温度特别敏感,特别是前5天内,必须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的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随后每2天逐渐降低约1℃。
湿度:育雏期间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过湿或过干都不利于鹌鹑的生长。
光照管理
初期光照:育雏期前3-4天可用24小时光照,使小鹌鹑熟悉生活环境,充分采食。
后期光照:之后逐渐改为自然光照,并早晚补充光照。
饮水管理
开口水:鹌鹑出壳后应先喂水,最好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水,以杀死母体携带的细菌,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水。
饮水器:饮水器应放置合理位置,确保幼鹌鹑能够自由饮水,同时避免饲料污染。
疾病预防
饲料加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抗菌素,既可防止疾病,又能促进生长。
定期消毒:育雏室应提前进行高锰酸钾和甲醛密闭熏蒸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饲养密度
合理密度:每平方米笼养面积可饲养成鹌鹑50-60只,具体密度根据鹌鹑品种、生长阶段和饲养条件灵活调整。
育雏设备
育雏箱:可以使用小型木制育雏箱,箱内应预先调节好温度,育雏温度初期可用35至37摄氏度,以后每天可降1至2摄氏度,直至降到24至26摄氏度左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鹌鹑幼雏,确保它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