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幼蟾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环境潮湿、靠近草丛的地方建池,场内设置孵化池、养殖池,四周要建设围墙。
养殖场周围设围栏1米高,面积大小以规模而定,池中或池边留空地种植草坪或蔬菜,适量投养水生植物,同时饲养黄粉虫、蝇蛆、蚯蚓或安灯诱虫增加饵料。
繁殖
将蟾蜍卵放在10-30℃的水中,经过3-4天便可孵化。
成年蟾蜍在10℃产卵,每次产卵约5000粒,放孵化池中,水温18~24℃经3~4天孵出蝌蚪。
养殖设施
幼蟾蜍池采用土池养殖为好,面积20-40平方米,形状长方形,池深60-80厘米,水深20-40厘米,池壁坡度1:3,池底铺10厘米厚的沙。
在池中设陆岛或饵料台,其上种一些遮阳植物或搭棚遮阳供蟾蜍寻觅饵料并休息。池中陆岛上还可架设黑光灯诱虫,以增加饵料来源。
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放养30-100只蟾蜍。蟾蜍生长快,初养时密度可大些,后期密度以小为宜。
刚变态的幼蟾蜍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00-150只。30日龄左右的幼蟾蜍每平方米放养80-100只。50日龄左右的有蟾蜍每平方米放养60-80只。50日龄以上的幼蟾蜍每平方米放养30-40只。
投饵
幼蟾蜍开始摄食时,以活饵料如蝇蛆、黄粉虫幼虫、小鱼苗、小虾类等为主。昆虫是幼蟾蜍的理想饵料,可通过培育或诱捕方法获得。
幼蟾蜍长到15-20克重时,可摄食小杂鱼、虾和蛇叫等活动物。以后,也可摄食泥鳅等大动物。经过食性驯化的幼蟾蜍,也可摄食静态饵料如动物内脏、肉及人工配合饵料。
病害防治
蟾蜍病少,主要是防止老鼠、蛇、鸟等危害。搞好围栏、巡查,冬天将其转移到地洞或水下泥土中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定期更换水,特别是夏天水质容易变坏,要根据水质的情况,及时灌注新水,保持水质的干净。
在阳光强烈时,可以喷洒水以防皮肤干燥。在秋末即要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可以在饲养池的角落处堆放干草使其越冬,北方寒冷可另建越冬温室或越冬深水池,池水应比冰冻层大1倍为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幼蟾蜍,并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