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笋壳鱼苗怎么养殖

养殖笋壳鱼幼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

养殖面积应根据资金和条件控制,淤泥厚度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

池塘需要全面消毒,使用生石灰粉泼洒后晾晒一周再注水,水位保持在150厘米左右,保证良好的换水条件。

水面上可放漂浮物,底部放置筒状物。

种苗投放

选择规格在两厘米左右的种苗,避免运输过程中受伤。

到达目的地后,将种苗暂养两天,用高锰酸钾等溶液清洗一小时,再用聚维酮碘等药剂清洗45小时进行消毒。

适时放苗,每亩数量控制在2500尾左右。

饵料投喂

种苗期以轮虫等浮游生物为主。

长到3厘米后,开始投喂小鱼小虾,注意饵料规格不宜过大。

池塘中要适当培育浮游生物,转移到大塘后以鱼苗虾苗为主,每天投喂两次,根据鱼的体重控制投喂量,保持在3%左右。

日常管理

笋壳鱼耐低氧能力较强,每亩养殖数量不超过一千千克可不准备增氧机。

保证水质肥力,培育浮游生物。

防止水蛇、青蛙和青嘴鸟等敌害进入池塘。

其他注意事项

养殖池塘面积3-8亩为宜,水深1.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

初次养殖可选择一次养成方式,放养密度每亩3000-3500尾。

使用人工鱼巢可扩大养殖生态面积,增加养殖密度。

投放当年鱼苗时,选择3-5厘米或以上的规格,以提高成活率。

饲料可以采用绞碎的新鲜鱼肉拌合鳗鱼饲料粘合成团,放入手提缯网中,沿池塘四周布设多个投饲缯网组成食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笋壳鱼幼苗的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