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点和适用条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海参养殖方式及其技术要点:
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
选择海区: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管理方便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
养殖设施: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制作,也可以是钢筋网衣编制而成,均须牢固固定于海底。
优点:养殖海参的安全系数较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疏散,否则对生长有一定限制作用。
缺点:大面积应用较少,适合海参中间培育。
室内控温养殖
温度控制: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10-13度)。
设施:养殖池不宜太大,以长条池为好,便于流水。池内设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多层或多孔的海参“隐蔽物”。
投饵:投饵量以控温状况而变化,一般在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8%范围内。
日常管理:观察海参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时清池、调节水温、防病治病。
虾池养殖模式
利用现有虾池:在里面放点海石,模拟成礁石,供海参栖息。
水位控制:水位应在1.5-2米之间,根据温度变化适当增加水位。
水质管理:注意水质情况,确保水质清洁。
海上筏式模式
海区选择:选择没有受过污染、潮流畅通的海区。
养殖设施:使用网笼和塑料桶吊在水层中养殖,定期检查网笼的完整性和养殖密度。
混养:通常会把海参和鲍鱼放在一起混养,注意控制好养殖密度。
海底沉笼模式
海区选择:选择内海弯,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的内海湾。
养殖设施:使用直径为十厘米的钢筋制作网笼,放入石头模拟海礁,外面套上网衣并固定在海底。
养殖密度:每平米200头幼苗,根据海参生长情况调整密度。
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网衣是否破损,及时修补,防止海参逃走。
围网养殖
利用自然环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海域,如山东长岛海域,通过加固围网养殖海参。
优点:海参生活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减少逃逸,便于看管。
多品种混养
混养品种:包括参虾、参鱼、参贝等,根据实际养殖条件确定主导养殖品种和附属养殖品种。
放养数量:根据不同品种的养殖需求,合理确定放养数量和规格。
大菱鲆废排水养殖
利用废排水:利用大菱鲆的废排水养殖海参,节省能源,同时净化废水。
水温控制:废排水的水温基本可以使刺参常年保持在适宜生长的水环境中。
池塘养殖
利用自然条件:依自然的海岸条件,以水泥、石块等筑坝围池。
水交换:有自然纳潮和动力提水两种方式。
养殖池大小:从几亩到上百亩不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建议
选址:选择水质条件好、潮流畅通、无淡水注入的海区。
养殖设施:根据养殖规模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设施,如沉箱、沉笼、围网等。
温度控制:特别是室内控温养殖,需确保水温适宜海参生长。
水质管理:定期消毒和清淤,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害发生。
饲料管理: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控制投饵量,确保海参健康生长。
日常管理:定期观察海参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海参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