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下蛋的养殖方法如下:

及时淘汰:

选择当年生鹌鹑用于产蛋,及时淘汰产蛋量下降的老鹌鹑。通常,鹌鹑饲养1年以上,产蛋量会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及时淘汰产蛋1年以上的老鹌鹑,饲养当年鹌鹑以确保产蛋量,而淘汰的老鹌鹑可作育肥用。

补充营养:

母鹌鹑在开产后,食欲会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提供充足且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粗蛋白质的含量应占总饲料的28%左右。注意,母鹌鹑在产蛋时会消耗大量的钙、磷,因此需要注意补充日粮中的钙、磷。

温湿度控制:

产蛋适温为18-25℃,适宜湿度为50-60%。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产蛋量会下降,甚至停止产蛋。同时,还需保证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以及切碎的青绿多汁饲料。

光照管理:

每天需要确保有15小时的光照时间,若自然光照不足需及时人工补光。光照不足也会影响产蛋量。

保持环境安静:

鹌鹑胆小易惊,害怕噪音,为使其多产蛋,需创造安静且合适的饲养环境,防止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影响产蛋量。

及时配种:

在饲养鹌鹑的过程中,要及时为鹌鹑进行配种,通常雌性鹌鹑在3月龄到1年即可进行配种,而雄性鹌鹑生长4-6月即可配种,因此当鹌鹑长到5-6月龄时,便可以陆续开始配种。

产蛋管理:

产蛋期间,注意人工补光,保证每天光照时长在16小时左右。此外,需要及时清理鹌鹑的粪便和食物残渣,保证养殖环境干净卫生,并定期对鹌鹑舍进行消毒处理。

饲料选择:

在鹌鹑产蛋期,应选择高质量、适口性好、营养均衡的饲料。一般来说,幼鹌鹑和坏嘴的鹌鹑可以使用颗粒饲料,而正常鹌鹑则可以使用粉状饲料。鹌鹑的蛋白质需求量较高,这就要求饲料中必须含有高蛋白质的成分,同时饲料中的钙质和磷质含量要充足,以保证鹌鹑蛋壳的硬度。

饮水管理:

水是鹌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保持鹌鹑健康的关键。充足的清洁水源对鹌鹑的健康和产蛋量都有极大的影响。在鹌鹑产蛋期,特别需要注意清洁水源的保持,每天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并清洗饮水器。

环境控制:

在冬季和夏季,需要因不同季节调节温度和光照周期。夏季温度高,可将鹌鹑饲养室开设通风装置,合理控制温度和光照时间;冬季温度低,可以使用电暖器、红外线灯管等辅助加热,保持饲养室温度适宜。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鹌鹑的产蛋量和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