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养殖蘑菇,可以参照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菇房和养料
菇房:选择地势平坦、空阔、地势高的地方建造,大棚要选散光材质,地面要用水泥修缮。菇房内设置菇床,可用木制的或砖砌的,并准备窗户或卷帘。
养料:主要成分包括麸皮、稻草、家畜粪便、玉米杆等。在7月份前后堆制养料,先将粪便晒干,并将其他养料切断,混合适量的石膏用水浸透后堆积发酵。发酵期间需定期翻堆,并控制温度在50-60℃之间,持续一周左右。
消毒杀菌
对菇房和养料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将养料搬入菇房内,菇床铺好,关闭门窗,室内控温在60度左右,三小时后降温到50度,维持一周左右,让养料彻底发酵。发酵期间还可对养料消毒,促使养料留下来的都是有益的微生物。
接种覆土
当养料降温到25度时进行蘑菇接种。先将养料放在菇床上整平,厚度约15厘米。接种时按照穴播的方法,每株间隔10厘米。接种后保持养料的湿度,增加菇房的通透性。最后把细肥土铺放在养料上,等待发酵即可。
出菇管理
温度控制:蘑菇喜欢冷凉的生长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8-20℃。在出菇期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湿度在55-60%之间。当外界温度过低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喷水保湿:接种后需每天给蘑菇喷水保湿,有利于其发芽。待蘑菇发芽后,减少向蘑菇基质喷水,可以向四周喷水保湿。3-5天后即可采收。
光照管理:蘑菇生长期间需处于荫蔽的环境中,避免光线过强影响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病虫害防治
在养料堆制、接种覆土和出菇期间,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在养料发酵期间可加入三氯杀螨砜和多菌灵等药物进行防治。
采收
当蘑菇子实体长至适当大小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要小心,避免损伤菇体,影响后续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家中成功养殖蘑菇。建议选择适合初学者的菌种和养料,并在养殖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调整环境条件,以确保蘑菇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