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牛蛙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蛙池建造
选址:选择远离村庄、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电力方便的地方建设蛙池。
设计:蛙池可规划成100平方米的大池,再分成30平方米的小池,池子宜采用长方形,便于操作。池边用40目的尼龙网做围栏,网边至少要高出池底1.2米,底部应有20~30厘米埋进土里进行固定;池埂高40厘米,坡度为1∶3,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
设施:在池塘四周设置1 - 1.5米高的防逃网,防止牛蛙逃逸。同时,搭建遮阳棚,为牛蛙提供栖息和避暑的场所,遮阳棚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种苗选择与放养
选择:选择健康、活泼、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牛蛙种苗。种苗放养前需用3% - 5%的食盐水浸泡10 - 15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000-3000只蝌蚪,种苗放养前需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在消毒后十天即可放苗。根据牛蛙的生长情况,将大小一致的牛蛙筛选出来,进行分级饲养。
饲料投喂
蝌蚪期:主要投喂蛋黄、豆浆、浮游生物等饲料,每天投喂2 - 3次,投喂量以1 - 2小时内吃完为宜。
幼蛙及成蛙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小鱼、小虾、蚯蚓、昆虫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1 - 2次,投喂量根据牛蛙的体重和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以投喂后半小时内略有剩余为宜。
水质管理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6.5 - 7.5之间。高温季节每3 - 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三分之一左右;平时每周换水一次。
在池塘中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如浮萍、水葫芦等,以净化水质和提供栖息场所。
巡塘检查
每天早晚巡塘,观察牛蛙的摄食、活动、生长情况,检查池塘设施是否完好,有无敌害生物侵入等。
疾病防治
定期对蛙池进行消毒,使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
及时捞出池内的病蛙、死蛙以及其他腐烂物质,保持池水清洁。
防止天敌入侵,如老鼠、蛇等,可用鼠药灭鼠和人工捕捉、驱赶蛇。
分养
在人工高密度饲养下,幼蛙的生长往往不一致,蛙体大小相差悬殊。因此,在幼蛙饲养期内要经常将生长快的大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养,避免“大吃小”现象发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牛蛙的养殖效益和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