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养殖蛋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整群和淘汰
对鸭群进行整群,淘汰老、弱、病、残和低产鸭,以减少死亡和降低饲料消耗。
防寒保暖
保持鸭舍内温度在5℃以上,特别是在深夜和清晨。可以使用稻草或麦秸编成的草毡围成草毡,并在棚顶加盖5厘米厚的草。
堵塞鸭舍和墙壁上的孔洞,防止冷风侵袭,并在地面上铺设厚约30厘米的干软草垫。
饲料调整
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饲喂量比夏秋季增加10-15%,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或定时补充强效速补,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缺乏。
在饲料中添加3-5%的油脂,每天中午供给一次切碎的白菜或萝卜缨等青绿饲料。
夜间添喂一次温热饲料,不仅能增加蛋鸭营养,还有利于鸭子御寒,提高产蛋率10%以上。夜间补料应以玉米等高能量饲料为主,蛋白质不可过多。
补充光照
冬季昼短夜长,自然光照少,需进行人工补充光照,每天的光照时间不能少于17小时。可在鸭棚内按每30平方米安1盏40瓦灯泡的量进行补光。
保持鸭舍安静
鸭子在产蛋时对外界刺激敏感,极易受到惊吓,因此鸭舍要保持安静,避免嘈杂喧闹的环境。
饲养密度
适当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饲养8~9只,利用鸭群的体温来增加舍温。
通风换气
如果过分强调保温,导致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度增大,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在鸭放出时应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换气,待其回舍时再及时关闭门窗。
保持鸭舍卫生
定期清理鸭舍,保持干燥,及时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蛋鸭在冬季的产蛋率和生存率,确保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