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牛蛙的大棚建造方法如下:
选址与布局
选择远离村庄、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电力方便的地方建设养殖场。
养殖场内应划分出多个区域,包括养殖区、蓄水区、尾水处理区、仓库管理区、实验室和生活管理区。
蛙池建设
蛙池可以采用深挖的土池,面积宜小,几平方米或几十平方米即可,坡度要小,以迫使牛蛙上食台取食。
池内设置若干个食台,多个食台有规则地排列成两行,两行之中架设一小木桥,供塑料大棚内行走,进行各项管理操作。
池中央上方(高约1.5米左右),用一粗楠竹搭成脊梁,脊梁上排列一些规格一致的竹片,竹片间距0.5米,所有竹片弯成弧表,两头插入泥土,中间固定于脊梁上,作成大棚支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即成,薄膜边缘用泥土封实,仅在南面留一小门,供人进出。
为增强大棚保暖效果,也可做成双层塑料大棚(间距10厘米左右),并在大棚附近建一水质调节池,供换水用。
温室内设施
温室应选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和地下水温较高的地方。
温室大小应根据生产需要而定,以每平方米半年生产牛蛙15千克作计算标准。
温室要坚实保温,高2米左右,上盖水泥预制板,再加土35厘米左右保温。室顶、四壁均需粉刷清缝,池底夯实后铺水泥浆,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池底,倾斜15~20度,使中间低处低于两边高处4厘米而成一条沟,此沟的建筑与增温设施的烟道结合进行。
温室四壁距地50厘米的区域均应用水泥沙浆涂抹厚实,以适应关水的需要。门窗应加贴两层薄膜保温,在温室南北两墙离地米处各留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活动气孔。
放养与管理
放养密度与池塘养蛙相同,但其养殖效益以投放个体重100克以上经驯食后的幼蛙最佳。
幼蛙入池时,要严格挑选无病无伤、体质肥壮、精神活泼的个体,并要求同池个体规格一致;下池时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
饲料以膨化颗粒料饲料和淡干鱼为主,但以喂鲜活鱼虾最好,可利用冬季干鱼塘时捞取大量野杂鱼投喂。
日常管理包括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每天坚持巡池,做好养殖池塘各种环境的记录,定期用10×10^-6浓度的生石灰水对蛙池进行消毒。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造一个适宜牛蛙养殖的大棚,确保牛蛙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