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麦子蚜虫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农业管理措施
旋作和间作:通过与其他作物轮作和间作,可以打破蚜虫的生活循环,降低其种群数量。例如,与豆类或油菜等作物交替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蚜虫的生存环境。
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小麦种植密度,使得小麦植株间的距离适中,既不过密也不过稀,以减少蚜虫的滋生和传播空间。
及时除草: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尤其是小麦收割后,减少蚜虫的越冬寄主,控制初期蚜虫数量。
物理防治法
使用黄色粘板:黄色对许多昆虫,包括蚜虫有极强的吸引力。使用黄色粘板可以吸引并粘住飞行中的蚜虫,有助于减少害虫数量和监测蚜虫活动。
人工捕捉:在蚜虫初期发现时,可以通过人工捕捉的方式去除蚜虫,虽然这种方法在大规模种植中不太实际,但适用于小规模种植或早期蚜虫发现。
生物防治措施
鼓励天敌:增加瓢虫、蜘蛛以及天敌寄生蜂等天敌的数量可以自然减少蚜虫的活动。例如,种植一些具有吸引天敌的植物,或释放经过培育的天敌进行生物控制。
使用微生物农药:某些微生物可以生产天然产物或毒素,用于防治蚜虫。例如,使用含有农杆菌成分的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
化学防治方法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生物防治措施和其他非化学方法不能有效控制蚜虫时,适度使用化学农药可以快速减少害虫数量。但使用化学农药需要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方法进行,避免过量使用。
采用有机农药:有机农药相对环境友好和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较低,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效果良好的有机农药来控制蚜虫。
抗病虫害品种的选育和使用
使用抗虫品种:选用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蚜虫的侵害。抗虫品种的选育是治理蚜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播种前还可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以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
其他辅助措施
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是预防蚜虫害的重要措施。可用27%酷拉斯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300拌种,有效期长达120天左右,可有效控制苗期蚜虫为害,降低田间越冬基数。也可用8%吡虫啉颗粒剂随种播下,每亩用2-4公斤,有效期长达100天以上,同样能有效控制苗期蚜虫的为害。
药剂喷雾:如果前期没有用吡虫啉拌种或土壤处理,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期,要定期到田间查看,一旦发现蚜虫为害中心,要迅速喷药防治。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5%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前期喷雾一定要仔细,如果防治彻底,穗期蚜虫就容易防治很多。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养殖和控制麦子蚜虫,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