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菌的养殖主要包括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大类,具体方法如下:
段木栽培
树种选择:选择与野生条件下相一致的树种,一般对树种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除含树脂及芳香类化合物的松柏科植物及香樟、檀香、香楠等少数树种外,均可利用,其中以壳斗科植物为佳。
树龄与粗度:树龄太小,含养分少,产量低,质量差;树龄过大,树皮厚,心材大,操作难,一般以15~20年为适宜树龄,树木粗度以胸径6~20cm为宜。
砍树时期:在晚秋树叶脱落后,到第二年春季树木萌发以前的这段时期间进行砍伐,此时树木含营养丰富,水分适中。
截段和架晒:砍伐后的树木应加以休假,将树枝自下而上的用刀(斧)砍掉,留下1cm的基部,防止伤害树皮,后截成1~1.2m长的木段。为满足腐生真菌所需条件,还需进行晾晒脱水,使段木中的组织死亡。段木按粗细分组并以“井”字形堆叠在通风、向阳、干燥的地方,堆顶与四周加盖树枝与塑料薄膜,以防曝晒引起树木脱皮。堆积覆盖后,每隔10~15天,上下、内外翻倒一次,使干燥一致。
代料栽培
原料选择:利用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如锯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农作物秸秆、麦麸等为原料,进行人工接种,可控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适应性广。
栽培方式:代料栽培包括瓶栽、袋栽等方式,瓶栽是利用玻璃或塑料制的瓶子栽培药用菌,袋栽则是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进行栽培。
管理方法:代料栽培的管理方法与段木栽培类似,包括搭建遮阳棚、保持通风、控制湿度、定期翻堆等,以保证菌丝体健康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栽培季节及场地选择
栽培季节:一般2月中下旬栽培接种,5月中下旬采收;或8月中下旬栽培接种,11月采收。
场地选择:要求通风良好、环境清洁、水、电方便。室外栽培时,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未受工矿企业污染的土壤。场地应远离畜禽场、垃圾堆、化工厂和人流多的地方。
其他注意事项
菌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栽培种类及品种,选用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
精细管理: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废料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绝不可混放,以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
科学育菌: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壮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
施肥与水分管理: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喷施腐熟人粪尿,喷完后,可再用清水喷一次;喷施米醋。在平茹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在采收前1—3天每天一次,一般可增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菇房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医药菌的养殖,获得高质量的药用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