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鱼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择地:
养鱼必须选择向阳且通风的地方,无论是盆缸还是池塘,都应置于合适的位置。底部应支砖,不宜过高,并摆放一些花盆等物品以利于透气。
选盆:
鱼盆应选择旧的、无火气的盆缸,最好使用多年的旧盆。新盆在使用前需要用水泡晒过三伏,使生长青苔后方为合适。
调水:
养鱼必须使用井水、河水或雨水,但以晒过的水为佳。水中有生熟之分,晒过者为熟水,可以滋养鱼身。水不宜常换,否则鱼会因不适应新水而生病。
喂虫:
鱼虫应在清水活水处养殖,以红色且肥圆的虫子为佳。交春后,有雨时虫子会大量繁殖。喂食前需用布袋捞取并漂净。
掀蓬:
在夏季高温时,需要掀开盆缸的盖子,以利于水中的溶氧量,使鱼能够更好地呼吸。
鱼池构建:
古代的鱼池一般较大,六亩地的池塘可养鲤鱼、草鱼等多种鱼类。池塘中会建造九洲,为鱼提供休息和环游的场所。
亲鱼繁育:
选择合适的亲鱼进行自然繁殖,如《范蠡养鱼经》中提到的选取三尺长的怀子鲤鱼进行繁殖。
自然孵化:
金鱼等鱼类的繁殖需要在孵化盆中进行,将种鱼和水草一起放入新清水缸内,待雄鱼追咬雌鱼后进行繁殖。孵化过程中需要避免阳光直射。
疾病防治:
古代养鱼也注重疾病的防治,如用芭蕉根或叶捣碎入水治疗火鱼毒,用枫树皮或白杨皮投水中治疗鱼瘦生白点病。
观赏与饲养结合:
古代养鱼不仅为了食用,也注重观赏。一些大户人家会在门口放置大瓷缸,种植莲花养荷花鱼,以作观赏。
这些方法体现了古代人养鱼技术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利用。